20日下午,枣庄市“规范流程优服务 减负便企添活力——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我们在行动”发布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直7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减免投标保证金降低招标投标交易成本的通知》,政策出台以来,已累计为56个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减半收取投标保证金。
市发展改革委四级调研员崔海庆介绍说,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深入落实《枣庄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易成本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招标投标领域牵头作用,联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紧围绕招标投标领域市场主体关切,降本减负、拓宽渠道,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推动企业参与招标投标“轻装上阵”。
市发展改革委主要开展了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开展历史沉淀保证金“清零”行动。今年4月,发展改革委联合市直12部门,开展了历史沉淀保证金“清零”行动。坚持“全面清理、开门清理”的原则,制定了清理方案,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对全市各类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和服务平台收取的应退未退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逐一核实,共计清退各类历史沉淀保证金516万元,涉及3家企业20个项目,有效减少了企业资金占压。同时,建立了投标保证金定期清理核查机制,动态督促清退工作,按期退付保证金,切实减轻招标投标市场主体交易成本。截至目前,2023年以前保证金清退率达100%。
二是推出信用记录与投标保证金联动机制。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直7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减免投标保证金降低招标投标交易成本的通知》,将依法必须招标的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收取比例由最高2%降至1%,且单项工程最高收取标准降至50万元。推行“信用+承诺”模式,建立信用记录与投标保证金联动机制,有效减轻了投标企业资金占压。政策出台以来,已累计为56个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减半收取投标保证金。
三是推动电子保函服务平台应用。依托枣庄市公共资源交易买卖平台,共享使用山东省电子保函服务平台,优先使用电子保函替代现金担保。同时,不断推动金融机构降低保函费率,5年来保函费率累计降低2.3‰,近期又将保函费率从2.7‰下降至1.7‰,从而解决现金保证金长期占用等问题,为市场主体交易提供便利。截至目前,投标企业使用保函496例,替代保证金17019.7万元,占投标保证金总额的82.8%。
四是实现进场交易项目全流程电子化。市公共资源交易买卖平台建设了“1+10+N”平台体系,实现了进场交易项目全流程电子化100%全覆盖,交易主体可以“零跑腿”“不见面”“零费用”参与枣庄市招标投标活动,预计年可为投标企业节省支出400万元。推动投标评标“通行码”多元化,推广应用“标证通”APP、“专家云签”,实现企业投标由实体CA数字证书向免介质、共享互认“标证通”APP转变,专家评标由实体CA数字证书向图像识别技术“云签”转变,投标评标“通行码”实现多元化突破。今年以来,累计为企业免费办理数字证书3323例,为投标企业节省资金99.6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