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为承重结构,主要以其抗弯能力来承受荷载;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其支承反力也是竖直的;简支的梁部结构只受弯受剪,不承受轴向力
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 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
供铁路、道路、渠道、管线等跨越河流、 山谷或其他交通线使用的建筑物诸道桥梁。
• 美国1917年建成主跨为219m,当时世界上跨径最大的简支钢桁架 梁桥(Metropolis)。
• 美国1931年建成主跨为504m,当时为世界上跨径最大的Bayonne钢 桁架拱桥
• 法国在1930年建成三孔跨径为186m的Plougastel钢筋混凝土拱桥 ,并用28只液压千斤顶在拱顶处对拱圈内力进行调整。
重庆万州长江大桥)。2003年建成目前世界第一大跨550米钢管混 凝土拱桥上海卢浦大桥。
• 最大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是主跨为530m的挪威斯卡尔桑德大 桥。上海于1993年建成的杨浦大桥主跨为602m,是第一座跨越600m 的斜拉桥;日本1999年施工完成的多多罗钢斜拉桥,其主跨达890m
• 8.1.1 桥梁工程的概念 • 桥梁是供铁路、公路、渠道、管线、行人
箱型拱桥(KRK-Ⅱ桥)。1995年我国用类似的施工方法建成了跨度 为330m的桁式组合箱型拱桥(贵州江界河);在1998年采用刚性骨
• 始于意大利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和 完善了近代科学体系。
• 十九世纪初发明了水泥,随后又发明了钢材和钢筋混凝土,使桥 梁及桥梁工程的发展出现质的飞跃。
• 新的运输工具火车和汽车的出现对这一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近代有代表性的桥梁有: • 1855年起法国建造了第一批应用水泥砂浆砌筑的石拱桥 • 1870年德国建造了第一批采用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拱桥 • 美国在1874年建成了主跨径为158m的(St.Louis)钢桁架拱桥
。其次是法国的诺曼底大桥,其主跨径为856m的钢箱梁。2001年完 成的南京长江二桥主跨达到628m。
• 英国1981年建成主跨为1410m、亨伯尔悬索桥; • 日本1998年建成主跨为1991m、跨径最大明石海峡悬索桥; • 丹麦1998年建成主跨为1624m、大贝尔特东悬索桥; • 我国1999年建成主跨为1385m、江阴长江悬索桥。
国外保留至今的古代桥 梁大多为石拱桥。最为 著名的一座是位于法国 南部尼姆(Nimes)附近, 建于公元前63~13年古 罗马时代的加尔德(Pont du Gard)输水桥。全桥 由三层圆弧拱组成,底 层和二层各有6孔和11孔 大拱,顶层为36孔小拱 ,拱上支承带有盖板的 输水槽。
• 在桥梁设计的概念和理论方面,不仅要考虑桥梁结构的静力 特性,还需从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稳定性、耐久性和桥梁 振动产生的噪音等多方面给予考虑。
• 在设计方法和计算手段方面,将会以计算机应用为主,并且 朝着设计、计算、绘图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 受力特点:在竖向荷载作 用下,拱主要承受轴向压 力,但也受弯受剪。支承 反力不仅有竖向反力,也 承受较大的水平推力
• 增加中间支承,可减少跨中弯矩,更合理地分配内力,加大跨越能力 • 梁式体系分实腹式和空腹式,前者的梁截面为T形、工字形和箱形等,
世界上最长的天然石拱桥,跨 度 119.5 米 , 位 于 美 国 犹 他 州 国家公园
• 瑞典在1943年建成主跨为264m,当时为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筋混 凝土拱桥(Sandoe)
• 现代代表性的桥梁有: • 挪威采用悬臂施工方法建造的连续刚架桥,位于艾于斯特沃尔的
Stomasundet桥,其最大跨径已达301m,1998年建成。1997年我国 建成类似的桥梁虎门大桥辅航道桥,跨度已达270m。
• 在桥梁施工方面,对中小跨度桥梁主要向标准化工厂预制、 现场安装方向发展,对大跨度桥梁则向无支架施工方法发展 。基础施工将普遍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 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谷岸生长的藤萝 等。人类有目的地伐木为桥或堆石、架石为桥始于何时,已难以 考证。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周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建 有梁桥和浮桥,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桥。古巴 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00年建造了多跨的木桥,桥长达183米。古 罗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桥,在公元前 481年 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峡的浮船桥。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 公元前 4世纪时建起挑出石拱桥(拱腹为台阶式)。
• 1883年建成了主跨为487m的布鲁克林悬索桥 • 1890年英国建成主跨度为512m的福斯湾悬臂钢桁架梁桥
• 加拿大1917年建成主跨为549m,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悬臂桁架 梁桥(第二魁北克桥)
• 架在水上或空中以便通行的建筑物。《鹖 冠子·备知》:“山无径迹,泽无桥梁,不 相往来。”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树、雁鸟、 器仗、帷幕, 吴道玄 主之。”
• 杨朔 《木棉花》:“这是一段长长的路, 旅客须得提着行囊,走过破损的桥梁,才 能跳上对岸那辆火车。”
意大利罗马台伯 河(Tiber)上的天 使桥建于公元136 年,也是古罗马时 代留下的、至今仍 在使用的多孔圆弧 拱桥。古罗马时代 的石拱桥至今尚有 许多遗存,其建筑 技术和结构造型对 拱桥的历史发展有 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