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以“大跨径桥梁建设及管养技术创新”为主题的“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23年桥梁学术会议”在江苏省张家港市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以下简称:桥梁分会)和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联合主办。会议围绕大跨径桥梁设计与创新;大跨径桥梁新材料、新结构;大跨径桥梁工业化建造技术及装备;数字孪生技术在大跨径桥梁智慧工地的应用;大跨径桥梁智能管养技术与装备;大跨径桥梁耐久性长效保障技术;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与现代管理七个方面的议题展开,来自桥梁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及管理等各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大会并带来了精彩的报告,进一步展示了我国大跨桥梁的建设成就。
张喜刚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桥梁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
蒋振雄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局长、党组书记,桥梁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公路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宜言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桥梁分会常务理事、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特聘大师、首席科学家
马骉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桥梁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
韩振勇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桥梁分会副理事长、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良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桥梁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崔冰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桥梁分会副理事长、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首席专家
王仁贵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桥梁分会副理事长、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欧阳效勇桥梁分会副理事长、中交集团专家顾问、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资深顾问
开幕式上,由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桥梁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张喜刚,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蒋鹏,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桥梁分会副理事长丁峰,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仲扬,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翁孟勇分别作了致辞。
在大会致辞中,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桥梁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张喜刚首先表示:当前科学技术创新已成为国际博弈的焦点,我们一方面面临着国际竞争环境变化、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创新体制不健全的重大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需求旺盛、新型制、新兴技术迭代加速的时代重大机遇,桥梁工程的科学技术创新需求仍然巨大、任务依然艰巨,这是压力,也是动力和机遇。作为一个汇聚行业高端专家的学术平台,如何能够充分的发挥科学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紧密地团结带领广大桥梁科技工作人员,坚持“四个面向”,向“卡脖子”技术进军,这是桥梁分会面临的新挑战。
为在交通强国建设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打造出交通工程建设新样板。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蒋鹏在致辞中提到:近年来,张家港锚定“跨江融合桥头堡、苏锡联动先行军”战略定位,统筹“公铁水”协同发展,着力构建“外联内畅、便捷高效、绿色优质、智慧创新、安全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此同时,他也希望借助此次会议,与会代表们能够深度分享公路桥梁建造领域的前沿技术,交流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谱写交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我国桥梁建设进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面对更高的品质要求、更复杂的技术挑战,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桥梁分会副理事长丁峰表示:迫切地需要业界各位院士、专家给予技术指导,迫切地需要行业领军人才、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协力攻关,紧抓桥梁建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以科技赋能,以创新驱动,打造协同、融合、开放的现代化产业链,加快推进大跨径桥梁建管养一体化、智能化,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提到长大桥梁的运营管理,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仲扬在致辞中感慨地说:在20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在坚持预防性和全寿命周期的养护理念下,打造了“苏式养护”品牌,初步构建了一套长大桥梁精细化养护管理体系,和一套普通桥梁分类决策、分级处治的技术体系。但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在性能评估、精准养护、数字融合等方面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需要汇聚全行业的智慧和力量,系统性地破解。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翁孟勇认为:聚焦公路基础设施智能建造,推动公路交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公路科技领域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与此同时,他也希望学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吸引更加多桥梁界,产业界,甚至跨界的一些科学家、学者一起为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未来智慧化的建造、管养、运维能发挥更大作用。
整场开幕式由桥梁分会秘书长、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冯良平主持。
开幕式最后,桥梁分会副秘书长,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阮欣还向与会代表们介绍了第二阶段《桥梁学科发展规划》的编制进展情况。据他介绍,目前已形成了规划的初稿,本次规划编制全面采用了谋划科学技术创新的系统新方法,通过编制和完善逻辑起点,问题卡点,任务目标三张表,理清了科学技术创新思维逻辑,核心问题和工作方法。为桥梁学科及行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助力中国桥梁高质量发展。
11月25日及26日上午,两场大会主报告分别举行。报告嘉宾从大跨径桥梁的设计施工、智能建造与管养、科研及创新发展等方面,为与会人员带来了两场内容详实,且极具有启发性的主题报告。
25日的大会报告由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党组副书记杨玉冬,桥梁分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教授陈艾荣共同主持。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智能建造技术应运而生。针对传统建造方式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智能建造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智能建造是在工程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复杂建造工作的新型生产方式。这也将对促进土木行业的转型升级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院长,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院长
双碳背景下,我国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碳减排任务繁重、压力巨大。而今后土木工程的重大突破一定是(有)土木工程材料的重大进步而取得的。从高性能与高效能材料、地缘性材料、可重复与再生材料及土木工程材料体系的不足等方面做论述,提出土木工程界应打破传统思维,重视、积极、主动开展土木工程材料的研发与工程应用突破。
混凝土是长大桥工程中的重要基础材料。由于工程结构的复杂性,施工条件的限制性,以及服役环境与荷载严酷性,也决定了混凝土高性能化是必由之路。通过调控混凝土流变性能、发明纳米增强和复合增韧技术、建立隔-阻-缓-延的耐久性提升技术体系等,综合提升长大桥梁工程的建设品质。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局长、党组书记,桥梁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公路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当前,江苏省正全力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着重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高质量交通运输体系。常泰长江大桥、龙潭长江大桥、张靖皋长江大桥、苏通二过江通道等多座跨江大桥,正在快速推进,从管理方面创新举措,从设计、施工方面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向多项世界级难题发起挑战。
以张靖皋长江大桥创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为背景,探索交通工程现代化管理在跨江大桥建设中的应用。以提升工程设计品质为基础,以抓好质量安全为统领,以推行“现场工业化、建造智能化、施工标准化、产品数字化、管理信息化”体系为途径,有序推进各项管理目标落地见效,实现世界最大跨度悬索桥优质高效建设。
26日的大会报告由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桥梁分会副理事长、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振勇,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桥梁分会副理事长、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仁贵共同主持。
张靖皋长江大桥的建设,具有工程规模大、桥梁跨径大、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大、大型设备多、环保要求高等特点。大桥建成将实现六项“世界首创”,这体现了中国桥梁建设向工业化、智能化、低碳化建造发展的态势,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桥梁不断探索和突破的创新成果,必将引领世界桥梁技术的发展。
在世界最大跨度三跨连续悬索桥—南京锦文路长江大桥跨江主桥的结构构思中,着力于结构支撑体系强韧、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主缆体系建检监、钢桁梁最佳成桥内力状态构建、钢桥面板疲劳损伤规避等关键技术,以提升特大跨度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可维护性和可更换性。
桥梁之美如何体现、如何评价、如何传播?结合中国桥梁近2000年建造史,探寻桥梁美的真谛和创造之路。通过对赵州桥、外白渡桥、平塘大桥、巴拿马运河桥等桥梁的分析,揭示桥梁建造技术领先对于美学价值传播的驱动作用,以及当今中国桥梁技术对外进行美学价值传播的途径和方法,展望未来技术影响下的桥梁美学发展美丽图景。
江苏是桥梁大省,跨江大桥跨径大、流量大、结构及形式多样,养护难度大。如何系统地进行维养?通过在多座大桥上积累和探索的经验,形成了跨江大桥钢桥面铺装成套养护技术,并且在钢箱梁疲劳养护技术、吊索更换技术、智慧化巡检、常态化健康监测等方面做了系统的研究应用。
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关于做好工业化桥梁智能建造,政策应如何导向?设计应如何引领?建造应怎么来实现?为推动和落实桥梁智能建造,首先应从预制工厂规划、工程建设模式、监督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有关政策的引导。并且,借助工业化桥梁智能建造的有关技术,从设计层面进行变革。
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广东湾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狮子洋通道是横向串联珠江东西两岸三大都市圈的重要双层复合通道,项目控制性工程狮子洋大桥为主跨2180m双层钢桁梁悬索桥。针对其在技术标准及设计理论、防灾减灾和工程耐久性、新结构与新材料、技术装备及施工工艺等技术难点,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研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近年来,我国先后涌现出一批远未到设计使用年数的限制但需要拆除的桥梁,这值得所有桥梁人反思。作为施工建造企业,需要仔细考虑的是有没有把一个合理的设计转化为一个好的工程产品。围绕桥梁工程全寿命建造理念,进一步探索桥梁工程项目施工建造与设计成果保持之间的关系、桥梁工程全寿命建造理念的内涵,并在高品质建造方面做不断的技术探索。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结构监测是传统人工检测的新方法的重要补充,利用结构监测技术,构建桥梁神经系统,有助于早期发现结构伤害损坏、隐患,保障桥梁的安全与健康。近年来,桥梁结构监测技术发展迅速,但应用于量大面广的常规桥梁时,传统结构监测体系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在此背景下,近年来轻量化监测的理念被提出,并在一些长大桥梁中得到了探索性的应用。
本次大会共设有以“张靖皋长江大桥、大跨径桥梁智能建管养技术、桥梁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青年论坛”为主题的四个分会场,邀请到专家学者完成技术报告50场,对促进我国大跨径桥梁的科学技术创新、品质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25日晚上,大会还组织召开了五场工作组会议,分别是:桥梁安全与防灾减灾技术工作组;桥梁高性能材料与结构技术工作组;桥梁工业化与智能建造技术工作组;桥梁监检测、评估诊治与智能管养技术工作组;桥梁构件产品与技术标准工作组。
工作组会议结合桥梁学科发展规划,就目前推动学科发展规划编制,推动桥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24日下午,由张喜刚院士主持的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第九届三次理事会召开。桥梁分会秘书长冯良平做了2023年度工作汇报及2024年的工作规划展望。桥梁分会副秘书长、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过超向理事代表们汇报了《桥梁学科发展规划》的编制情况。此外,会上还宣读了变更和增聘理事名单,张喜刚院士为增聘理事颁发了证书,并做了总结发言。与会的理事代表们认真聆听、积极交流,为桥梁分会的发展建言献策。
大会展区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区域划分,更细致直观的展示了参展方的科学技术创新产品及技术。与会嘉宾表示,展览区的参观不仅仅可以了解、学习到行业尖端产品和技术,拓宽视野,寻找商机,还可以与参展商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收获颇丰。参展商也认为参加此次会议,可以收集到最新行业信息,对公司面向客户难点时提供了更多更佳方案的决策指引,对公司研发新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前往张靖皋长江大桥、常泰长江大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参观。
更多关于此次技术参观项目的详情信息,请点击以下“桥隧创新周周探”栏目链接。
从平原到山岭、从江河到外海,大型桥梁工程硕果累累的背后,是我国桥梁建设技术的不断突破。
诚如桥梁分会秘书长冯良平在闭幕式上所言:未来桥梁面临跨径突破、安全长寿、智能绿色等重大工程科技需求。亟需在材料与结构、勘察设计、施工、运维、防灾减灾、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等方面开展全要素、全过程、多维度协同攻关,促进桥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大会同期,还召开了“超大跨径桥梁技术突破与创新专家咨询会”。在11月25日下午的专家咨询会上,项目代表分别从技术突破与技术标准、智慧工地与智能建造、大跨径桥梁技术发展趋势等议题,对常泰长江大桥、龙潭长江大桥、张靖皋长江大桥、苏通二过江通道等江苏省重点项目进行了汇报,并听取了院士专家们的意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绿得也太突然,电影都不敢这么演,比中500彩票的概率还低啊!”哈哈哈~
5分钟被抢空!中国电视抢占韩国市场,性能与韩国品牌相当,价格却只有一半左右
蒙克绝杀!勇士2人伤退遭国王24分大逆转 水花49+21无缘季中赛8强
上市7个月/售7.38万起 比亚迪海鸥第20万辆下线亿美元融资 路特斯或成电动跑车第一股
三星电子已注册“AI Phone”和“AI Smartphone”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