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建桥梁达100多万座,其中许多桥梁已步入“中老年”。这些“中老年”桥梁如何养护?跨越外海、深山、深谷的桥梁,又该如何破解建设难题?
在东南大学桥梁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该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桥梁工程专家张喜刚介绍,当前,在世界上的排名前10的各类型桥梁中,中国占据了半壁江山。不过,张喜刚认为,我国在桥梁的基础研究、材料性能、建造技术、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制约行业发展的短板。
张喜刚从事桥梁设计工作多年,主持过多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见证了中国桥梁建设的突飞猛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正常采访时,他说:“中国已经是世界桥梁大国,正在向桥梁强国迈进,尤其是大跨径斜拉桥和拱桥,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张喜刚认为:“中国桥梁行业急需提升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未来桥梁建设将向外海、深山峡谷以及高原山区拓展。这些地区的地质、水文条件复杂,还有各种自然灾害的袭扰,桥梁建设环境复杂、建设难度更大,有很多关键问题亟待解决,这也是世界所有国家桥梁工程发展的难题。”
那些跨越高山大海,让天堑变通途的既有桥梁,也面临新的问题。张喜刚表示,中国现代桥梁总数超过100万座,但不少早期建设的桥,受制于当时的建设理念、技术水平、质量控制、建设队伍等因素,质量和品质并不是很好,所以使用20多年后就开始有“病害”了,现在不少桥梁已经到了“中老年”,约有1/7左右的桥成为危桥。“如何保障桥梁的安全,及时有效地发现、处置大桥的“病害”,怎么维持、提升桥梁的性能,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国外的桥梁建设也没能很好解决。”张喜刚说。
他认为,目前中国桥梁领域对基础性研究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延续性,原创性成果较少;材料技术与桥梁产业需求吻合度不高,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水平亟待提升;建造技术、设计技术面临变革,专业软件亟待国产化,智能建造水平有待提升;监测精度及稳定性有待提升,智能信息技术探讨研究应用不足;多学科融合的智能桥梁学科体系尚未建立。
在张喜刚看来,安全、智能、绿色是中国桥梁高水平发展的方向,而智能是桥梁工程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则是智能桥梁的三大要素。
“工业化能轻松实现桥梁快速制造,稳定质量;信息化则可以对桥梁实时监测,动态管控;智能化则能轻松实现科学建造和智能决策。”张喜刚说。
他所说的智能化包括智能设计、智能建造、智能管养、智能使用。他举了个例子,传统桥梁设计依靠工程师的经验和工人的现场施工,而凭借全新智能化的流程和平台,大桥可以在数字化建模后,在工厂由机器加工生产构件、由施工装备现场拼装。大桥设计施工的全过程数字档案,可以交给管养团队结合后期桥梁监测数据,给大桥做体检,怎么养护,何时养护,需要多大投入,都可以智能化管理。
对此,东南大学桥梁研究中心将致力于桥梁结构安全、智能建养的研究,聚焦桥梁新材料及组合结构、桥梁新型基础、桥梁动力灾变及安全控制、桥梁智能建造、桥梁智能监测及管养等桥梁工程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多学科共建的科学技术创新基地。(金 凤 俞佳宁)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围绕科技如何支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怎样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等线
今年2月底,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郑仕标教授团队提出的“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辛锋看来,中央企业在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方面,拥有多方面独特优势。为深度融入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充分的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及其重要的作用,不相同的领域中央企业持续探索,积淀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李国英介绍,2023年我国共计实施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分为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4类。张玉卓用三个字概括了中央企业今年高水平发展的路径:“高”,即高水平的协同;“质”,即质的有效提升;“量”,即量的合理增长。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近年来,数字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等领域不断开疆拓土,让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可及。通过照片诊断眼部疾病、利用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脏……各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慢慢的变成为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的帮手。
贾少谦认为:“制造业减少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当下迫切地需要培育壮大绿色创新主体,激发绿色转型活力。范飞建议,可根据区域绿色技术发展优势和应用需求,完善绿色技术交易机制,同时布局建设若干绿色技术交易平台,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
“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我国“双碳”战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前置性的制度变革,不仅彻底打破了“能耗双控”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和能源化工产业的约束,且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双碳”战略,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全世界内形成零碳经济竞争新优势。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为逐步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明确了方向。
如今,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强,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交通运输结构逐步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更高效,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发挥创新的源动力作用,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了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树”,迫切地需要加强原始创新,发展“从0到1”的根技术。
政府工作报告说,经济稳步的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稳步的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
记者4日从工业与信息化部获悉,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根据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开好今年的全国两会,乘高水平发展之势、集攻坚克难之智、汇团结奋斗之力,必将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信心和力量。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迈进。要着力造就大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张来勇扎根研发技术、工艺设计和工程建设一线,为我国乙烯等石油化学工业和煤化工关键成套技术的研发、应用、设计和项目管理作出了重大贡献。
意大利天文学家在一颗年轻恒星周围的圆盘中发现了水蒸气,恒星盘是行星正在形成的地方。研究人员表示,构成圆盘的尘埃颗粒是行星形成的“种子”,碰撞并聚集成围绕恒星运行的慢慢的变大的天体。
美国天文学家利用北双子座望远镜的档案数据,发现了迄今已知最重的超大质量黑洞对,两者的“体重”为280亿倍太阳质量。如果它们并合,所产生引力波的强度将是恒星质量黑洞并合的1亿倍。
中医认为,春季人体需要疏肝、理气、排毒,疏通已造成的阻塞,让肝气得以升发,并把冬天潜伏在体内的病邪宣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