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11时18分许,被建设者称为地道“地质博物馆”的克什克腾地道总算贯穿了。这是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全线最长的一座地道,也是现在内蒙古最长的一条地道。为完结这项使命,我国中铁电气化局建设者奋战了1210天,顺畅打通了10691米的“地下长龙”。
集通铁路衔接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沿线矿产资源富集、粮食产量丰厚,是我国西煤东运和北粮南运的重要通道。
电气化改造完结后,该铁路运输才干将由现在日均运转27对列车增至40对,年货运量将由3600万吨左右进步至8000万吨以上,集通铁路估计本年9月全线改造竣工。
克什克腾地道坐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在建地道中地质情况最为杂乱的地道之一。
我国中铁电气化局集通项目现场负责人徐小宁介绍,“克什克腾地道正洞共穿越九条断层破碎带,三次下穿既有集通铁路,地道围岩完整性和安稳才干极差,似乎是在‘积木块’里打地道。”
因为地道地处燕山余脉与阴山的交会地带,外表干枯,但地下水极其丰厚。很多地下水从岩层裂隙中喷涌而出,施工现场犹如“水帘洞”。
“在施工中,遇见了三次较大的围岩骤变,最严峻的一次是拱顶左边呈现突水突泥险情,水流冲刷导致拱顶继续掉块,泥沙堆积了近150米。”徐小宁回忆说,“咱们立刻采纳空腔堆填沙袋、钢拱架加强支护等办法,确保了突泥突水段顺畅经过。”
此外,怎么有用战胜工期滞后、低温作业、工人紧缺等也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难题。“为了可以更好的确保工期,咱们在两个斜井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条斜井,由本来4个工区6个作业面增加到5个工区8个作业面一起掘进,确保地道如期贯穿。”徐小宁说。
在1210天的施工中,建设者需战胜全年近60℃的温差,在多个作业面一起施工,才干确保施工进度。而在冬天零下 33℃的施工中,更需将原材料做加温、保温处理,才干确保施行工程质量。“在地道洞口搭设保温棚进行关闭,洞内加装大型暖风机,确保了洞内施工环境和温度。”项目安全总监苗文勇说。
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沿线有国际地质公园、达里湖、石阵景区、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等旅行基地,因而对操控爆炸、环境保护等提出更高要求。
开挖过程中,项目团队留意经过合理规划爆炸作业时段,对起爆时差进行准确授时,削减开挖进尺及装药量等办法,下降对周边居民影响。
此外,为保护环境,项目团队还在地道口设置多级沉淀池对施工用水做处理,经处理合格后排放。一起,严厉对废气、粉尘管控,将“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落实到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