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網北京3月19日電 (記者王連香)據交通運輸部官網音讯,3月15日,廣東廣州至湛江高速鐵路湛江灣海底地道順利貫通,標志著全線操控性工程建設實現严重節點。廣湛高鐵建成通車后,廣州和湛江城區可實現90分鐘互達,粵西地區通達時速350公裡高鐵。
湛江灣海底地道工程是廣湛高鐵全線操控性工程,地道全長9640米,其间盾構段7551米,開挖直徑14.33米,單洞雙線,是我國现在獨頭掘進距離最長的大直徑穿海高鐵盾構地道,具有開挖斷面大、地質條件差、廢棄泥漿多、既穿海又越城等特點。地道的建筑有用保留了湛江灣現有城市天際線,減少對航道通行的影響,有用規避了台風對高鐵運營安全的影響。
掘進過程中,“永興號”盾構機就像鋼鐵蚯蚓,邊“吃土”邊前行。前方旋轉的巨大刀盤不斷切削岩石泥土,“嚼碎”的岩土與泥漿進入管道泵的“肚子”,再送到地上。
“‘永興號’盾構機的開挖直徑,相當於5層樓高,超百米長的身體由上萬個零部件組成。”中鐵十四局湛江灣海底地道項目部總工程師尹義豪說,“未來上下行的高速列車將在地道裡面行駛,所以它的開挖斷面比較大,採用了大直徑盾構機。”
湛江灣海底地道全線由一台盾構機向一個方向掘進,這種長距離獨頭掘進,避免了海域段掘進風險,下降對地層沉降的影響,掘進功率更加高。通過盾構智能化办理系統,盾構機在穿海越城中坚持了地上沉降的毫米級操控。
廣湛高鐵正線全長約401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滨海鐵路客運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后將和廣汕高鐵等連接貫通,同時還將聯通珠三角機場群等交通樞紐,助力粵西地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现在,全線路基工程已完结93%、橋梁工程完结91%、地道工程完结86%,軌道工程、房建工程、“四電”工程已全面開工,項眼力爭2025年年末具備通車條件。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總規劃師李靜表明,隨著粵港澳大灣區高速公路網絡不斷完善,“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推進,大灣區国际級機場群、国际級港口群加速构成,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不斷提速,大灣區內外實現高水平互聯互通,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高效流转,為實現高質量發展供给了更好的交通保证。
本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制作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培养壯大先進制作業集群,創建國家新式工業化演示區,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近来,工業与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速推動制作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旨在推動制作業綠色化發展,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加速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新式工業化。…
初春時節,一輛輛公交車沿著客貨郵服務專線行駛在雲南省德宏州隴川縣農村公路上。車上除了載有乘客,還捎帶了一部分快件。…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