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好房子”建设标准相关工作部署要求,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建科”)牵头组织全国住房建设领域的优秀专家团队和住宅产学研全产业链建筑设计企业,主编TCECS 1800—2024《好住房技术导则》,同时结合新时代住房发展与市场需求,突出设计创新引领与标准科技赋能,编制了
《设计指南》面向转变传统住房建设模式、推动居住品质升级以及实现住房可持续发展趋势,汇聚了住房建设科学技术创新领域优秀专家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力量,共同探索攻关面向未来的我国新时代好住房整体解决方案。
《设计指南》紧密围绕我们国家社会经济与高水平发展的新战略,立足住房发展的新阶段,全面统筹社会经济、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社会老龄化、住房保障、绿色低碳以及住宅产业转型等一系列社会经济与行业发展课题,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住房建设新理念、新方法与新供给,强化科学技术支撑作用,加强前瞻性思考,积极推动传统住宅产业向现代住宅产业的转型升级。
《设计指南》基于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顶层设计方向,不仅对现有新时代住房建设有关标准进行补充完善,更是着眼未来,聚焦我国当前住房都会存在的建筑寿命短、产业水平低、性能品质低、运维耗能高以及百姓感受度差等问题,旨在构建一套以建设产业化、建筑长寿化、品质优良化、绿色低碳化为核心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涵盖新模式、新标准与新体系。
《设计指南》从多个角度系统构建了新型居住性能体系,包括建设产业化、建筑长寿化、品质优良化与绿色低碳化。
建设产业化:着重强调模数协调、系统协同、数字化技术和SI体系与建造方式的重要性。通过这一些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住房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与工业化,有效提升生产效率,确保工程质量。
建筑长寿化:从安全性能、耐久性能、全寿命期支撑体性能等维度出发,提出了灵活长寿性能、安全耐久性能、防灾韧性与设施保障等要求。这些要求旨在延长建筑的常规使用的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提升住房的资产价值。
品质优良化:注重适老通用性能、长期维护性能、智慧便捷性能以及服务高效性能。通过提升这些性能,满足多种年龄段居民的需求,提高居住的舒适性与便利性。
绿色低碳化:从环境性能、适用性能、经济性能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地域共生与人文协调、全龄宜居与环境性能、舒适健康与适用性能、降碳减排与生态循环等要求。这些要求旨在实现住房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
《设计指南》创新构建新时代好住房建设实施路径的新方向。在战略层面,注重住房建设方式的转变;在品质层面,聚焦居住产品质量的提升与供给;在产业层面,关注产业升级与新兴起的产业的培育。通过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式,在体系构建与产业转型等方面明确实施路径。在 “立标准、抓样板、建体系、强科技”工作中,突出设计创新引领与标准科学技术创新赋能,全方位助力新时代好住房试点示范项目的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应急专家队伍建设,提升市政基础设施领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3月24日至2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会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在四川成都开展了第二批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应急处置专家培训,对“道路桥隧”“城镇供热”“环境卫生”“地下管网管廊”“园林绿化”5个专业164名专家进行了集中培训。
近年来,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的老街成了“天然摄影棚”。在为影视剧提供了拍摄场景的同时,影视剧也为其带来流量效应,慢慢的变多的老街故事得到传诵。
3月18日,杭州市今年第五次土拍出让的2宗宅地,在经过10余轮竞拍后,分别以9.09%、24.07%的溢价率成交。同日,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宗宅地最终也以27.93%的溢价率成交。这是开年以来多个核心城市土地市场持续升温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日前,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出台通知,决定建立全省打击房屋市政设施建设工程领域建筑市场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联动机制。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多样化应用场景的支撑。广东省近期推出的12条促进举措,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社会民生领域的进步带来了更多可能。
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屋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人员培训考核大纲(试行)》培训教材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