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村里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农村新建、翻建房屋工程持续增加,与农村建房相关的纠纷数量也随之上升。近日,武山县法院滩歌法庭成功化解了一起因农村建房引起的纠纷,在最短时间、用最小成本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实现了以和为贵、案结事了,避免“小问题”成为“大诉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19年3月,原告张某与被告何某口头协商,由张某以包工包料方式为何某修建房屋,双方约定每平米1470元。房屋竣工后双方进行结算,承包费共计293500元,被告何某支付了220000元,剩余73500元未支付。2021年2月,双方经过协商,约定由被告何某于2024年1月前付清所欠承包费,并约定逾期利息。约定履行期限到期后,原告多次催要,被告一直不愿支付,原告遂诉至法院。诉讼中,被告以房屋的品质问题,提出了反诉,要求原告赔偿其房屋损失。
案件受理后,考虑到农村建房真实的情况,且双方当事人矛盾十分激烈,为缓和矛盾,促成纠纷实质性化解,承办法官实地查看房屋修建情况,先后多次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中,承办法官向双方当事人详细释明诉讼中各方对自己主张事实的举证责任,进入鉴别判定程序的周期及鉴定费用,衡量诉讼成本和调解优势,在反复释法理、评事理、讲情理后,成功帮助当事人解开“法结”和“心结”,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并当场履行,案件以双方撤诉结案。至此,一起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农村建房市场之所以纠纷多发,一方面在于一些村民的法律知识欠缺,在签订、履行房屋建设合同过程中存在许多漏洞和违约问题。另一方面,在农村建房市场领域目前还缺乏明确完善的品质衡量准则,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方面的制度也尚付阙如,成为矛盾纠纷发生的根源,甚至成为安全事故的隐患。
为了尽可能避免纠纷产生,对于房主来说,要选择有相应施工资质和经验的施工方。双方在开工前要签订详细的施工合同,并附上工程图纸。在工程进行期间,房主要做必要的监督,一经发现施工方未按合同和图纸施工,或施工中存在瑕疵,要及时提出并要求修理或返工。在支付工程款时,尽量按照工程进度分多笔支付,切勿大笔提前预付。工程完工后,要扣留一定数额的质量保证金,待质保期满后再付清。
对于施工方来说,工程项目施工中要注意留存证据,对双方协商进行变更的项目要签署洽商变更单。施工中,每一部分完成后,承包人应主动请房主进行全方位检查,尤其是一些隐埋工程,在检查合格后,要求房主签署检查报告单,以免最终结算时产生争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